{蜜色影院}-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大胸护士,高清无码免费中文字幕,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播放

習近平論全面依法治國
(2012年11月8日以前)
發布時間:2021-11-29
瀏覽:

黨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明確的。黨委要把人大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不斷改善和加強對人大的領導,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善于通過人大黨組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人大中黨員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來貫徹黨的意圖,依靠和發動群眾,實現黨的政治主張。各級黨委要積極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職權,樹立人大的威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對于本地區的重大決策,凡應該由人大決定的,都要及時提交人大,經過法定程序變動為國家意志。一旦形成決議或法規,政府部門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組織和黨員都要帶頭執行。

習近平:《發揮人大作用,把閩東的事業推向前進》(1989年11月),選自《擺脫貧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版

黨員和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成為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范。各級黨委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適應新形勢,從根本上轉變不適應依法治國、依法治省要求的思維方式、領導方法和工作習慣,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

習近平2004年5月11日在浙江省人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選自《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堅持科學維權觀,關鍵是要做到以人為本、依法辦事、統籌協調。我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工作中注重維護群眾合法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要牢固樹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法治理念,把維權工作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同時,教育引導人民群眾合法、理性、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習近平:《堅持科學維權觀》(2005年9月26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體現了我們黨對治國方略和執政規律的深化認識。依法治國是關于國家的治國方略,側重于國家和社會事務;依法執政是關于執政黨的執政方略,側重于對國家的領導和執政事務,兩者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黨執政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我們要按照依法治國對執政黨的要求,把依法執政作為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我們黨依法執政,就是要把黨的執政活動納入法治軌道,依法掌權、依法用權并依法接受監督,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貫徹黨的執政宗旨。為此,一方面要保證黨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全局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這是依法執政的基本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要通過完善黨的執政方式,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習近平2006年4月25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的報告,選自《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我國是一個法制統一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統一實施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又離不開地方的具體實踐。

習近平2006年4月25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的報告,選自《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具有合理性、正當性和合法性的內在依據,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精神、原則、法理等大多建立在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上,其諸多制度和規范本身又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法律和道德,歷來是建立公序良俗、和諧穩定社會的兩個保障。法治和德治,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一個靠國家機器的強制和威嚴,一個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各自起著不可替代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達到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保障社會的健康和正常運行。從一定意義上說,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剛性手段,而以德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的和諧,保障社會健康協調地發展。

習近平2006年4月25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的報告,選自《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市場經濟的高效率就在于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的作用,但發揮市場經濟固有規律的作用和維護公平競爭、等價交換、誠實守信的市場經濟基本法則,需要法治上的保障。如果不從法律上確認經濟實體的法人資格,企業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如果缺乏維護市場秩序的法治保障,市場行為就會失當,市場信息就會失真,公平競爭就會失序。如果缺乏對不正當市場行為進行懲防的法治體系,守信者利益得不到保護,違法行為得不到懲治,市場經濟就不能建立起來。從這一意義上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推進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動因,就是要反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堅持平等、自由、正義、效率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價值的追求。

習近平:《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2006年5月12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和諧社會是秩序良好的社會,它要求社會依照既定的規則有序運行,反對無序化和無序狀態。實現社會和諧有賴于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和遵循。只有把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納入法治的調整范圍,經濟、政治、文化和諧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才有切實的保障,整個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大特征”都具有法治的屬性,“民主法治”是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和諧,“公平正義”是社會規則與個人能力的和諧,“誠信友愛”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充滿活力”是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安定有序”是公民的行為方式與社會秩序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生產、生活、生態良性互動的和諧。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無論是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人與人的和諧關系、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還是公共權力與個人權利的和諧關系,都必然會表現為一定的法律關系。從這一意義上說,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法治社會。同時,法治也為社會和諧提供重要保證。法治通過調節社會各種利益關系來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法治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條件,法治為維護社會安定有序提供保障,法治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提供制度支持。

習近平:《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法治社會》(2006年5月15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古人所說“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使法必行之法就是法治精神。從客觀上說,法治也并不體現于普通民眾對法律條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之中,體現于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這包括培養人們的理性精神、誠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權威的精神、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糾紛的習慣等等。正如盧梭所說,“規章只不過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后構成那個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法律當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這種風尚,它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

習近平:《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2006年5月17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為支撐,才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成為維系良治的良法。法律與道德,歷來是建立公序良俗、和諧穩定社會的兩個保障。法治與德治,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一個靠國家機器的強制和威嚴,一個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各自起著不可替代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達到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保障社會的健康和正常運行。從一定意義上說,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剛性手段,以德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的和諧,保障社會健康協調地發展。

習近平:《堅持法治與德治并舉》(2006年5月19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法治建設體現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法治建設絕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從理念上更好地強化黨的意識、執政意識、政權意識,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通過改善黨的領導來更有效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通過完善黨的執政方式來更有效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

習近平:《黨的領導是法治的根本保證》(2006年5月22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信息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