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大胸护士,高清无码免费中文字幕,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播放

鞍政發〔2019〕19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政府貫徹落實
“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
總體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市政府貫徹落實“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市政府貫徹落實“兩翼一體化”

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推動鞍山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努力建設平安、舒適、幸福新鞍山,特制定本總體方案。

一、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

“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是在鞍山滾石上山、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市委回顧鞍山歷史、立足鞍山實際總結并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決策。“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確定了鞍山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定位,明確了形成鋼鐵、菱鎂、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和城市融合經濟體“五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這一戰略是落實黨中央振興東北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是鞍山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契合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布局要求的應有之意,是實現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必由之路。

(一)深刻理解把握“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科學性。“兩翼一體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和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的“四個短板”“六項重點工作”,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符合鞍山發展實際和未來發展方向,為鞍山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繪就了新藍圖。

(二)深刻理解把握“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系統性。“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系統性體現在其核心內涵。“兩翼一體化”中的“兩翼”將發展鋼鐵、菱鎂、裝備制造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拉動鞍山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一體化”將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個產業互融互通,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城市融合經濟體發展。“兩翼一體化”系統地將鞍山產業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深度融合,形成了推動鞍山振興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深刻理解把握“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踐性。“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踐性體現在“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實現路徑和各項重點工作。“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是市委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最新成果,是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任務書、路線圖,發展思路清晰、奮斗目標明確、行動站位科學、工作舉措務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二、“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方向

經過五到十年,打造五個千億以上產值的經濟體,形成鋼鐵、菱鎂、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和城市融合經濟體“五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鋼鐵產業:全力支持鞍鋼成為世界級鋼鐵企業,恢復并提升鞍山在全國鋼鐵冶金行業中的影響力和制高點,在汽車、軍工、海洋工程、建筑、船舶、軌道用鋼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優勢,整體裝備水平世界一流,鋼材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國內領先,全力打造世界級精特鋼和鋼鐵深加工基地。

——菱鎂產業:進一步整合礦產資源,增強對產業核心關鍵要素的控制力,擴大我市在菱鎂行業全球范圍內的價格等方面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引導菱鎂產業向精深加工和新材料方向轉變,做精鎂質原料,開發高附加值的鎂質耐火功能材料,大力發展鎂質建筑新材料、鎂質化工新材料,研發生產金屬鎂、鎂合金材料,全力打造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

——裝備制造產業:高端裝備比重達到30%,以石油機械裝備為重點,做大做強冶金礦山成套設備、工業自動化和輸變電成套裝備、金融成套裝備、能源裝備、軌道裝備、特種工程機械、激光科技等優勢產業,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0%,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努力形成以邁格鈉為龍頭的磁動力產業基地、以福鞍為龍頭的綠色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宏成電力為龍頭的鈉離子電池產業基地、以七彩化學為龍頭的高性能有機顏料產業基地等。

——“四產融合”一體化:基本形成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全方位、深層次的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吃住行游購娛”全面升級,再造一個千億級產業,打造以城市閉環有軌觀光火車為載體的中國最具知名度的鋼鐵文化旅游城市,打造以南沙河為主線的休閑、觀賞宜居城市,進一步擴大鞍山市的消費市場,增加就業崗位,激發和提升城市活力,為鞍山振興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全新動能。

三、實施“兩翼一體化”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

(一)加快推動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

1.加大鐵礦資源開發力度。提升鐵礦資源規模能力,加快推進與鞍鋼合作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共同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科學礦山開采,提高礦石產量,積極推進鞍鋼鐵礦山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增強礦山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引導國有大中型礦山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產學研平臺,進行科技攻關。開展小型礦山資源和技術整合,鼓勵礦山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方法,增強對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力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千山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推動鋼鐵產業集群式發展。借助鞍鋼行業龍頭作用,加快發展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集群,推進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產業園、廢鋼集散及再制造產業園建設。支持民營鋼鐵企業發展,引導后英、寶得、紫竹等民營鋼鐵企業對標鞍鋼產品優勢,進行專業化分工,形成產品差異化發展。探索鞍鋼、鞍山市國有資本與本地鋼鐵企業在產權、債權方面開展資本融合,推動鋼鐵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方向不斷延伸。全力提升鋼鐵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水平,促進地方與鞍鋼等鋼鐵企業的配套生產。(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千山區政府、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3.優化鋼鐵產品結構。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國內需求趨勢,重點支持新一代汽車用鋼、特種船舶用鋼、先進裝備用鋼、高等級石油管線用鋼及關鍵特殊鋼等高端產品應用領域研發,提升高端鋼材產品比例。鼓勵紫竹、福鞍等企業重點發展軌道用鋼、高強度鋼、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耐熱鋼、耐磨鋼,核電壓力容器用特厚鋼板等特種鋼材。加快推進鞍山神龍騰達公司50萬噸新型超薄超硬出口彩涂板項目建設,發展彩涂板產業集群。加強與國內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鋼鐵、礦產項目方面的合作,加速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4.延伸鋼鐵產業鏈條。整合鞍山寶馬、海量、重型、中船重工、衡業等企業的鋼板熱處理、開平、剪切等產能,依托鞍鋼鋼鐵研究院技術支撐,與鞍鋼構建開發高級別后續加工的完整體系。加快研發生產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高速重載高強度鋼軌、車輛車體用耐候耐蝕鋼等產品。以鞍鋼優質線材為原料,發展合金焊絲、高強度緊固件、彈簧、預應力鋼絞線、鋼簾線等產品。加快鋼鐵物流市場改造升級,建設集現貨交易、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配套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鋼材交易市場。發展鋼鐵輕工業,圍繞寵物市場等本地特色市場中所需的鋼鐵產品,開發鋼鐵材料的生活終端產品,實現鋼鐵產品由重型大宗產品向輕型小而精產品轉移。(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5.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實現生產裝備升級、生產線智能化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推動寶得新建1250高爐項目竣工投產、紫竹1350高爐項目開工建設,推進后英兩座1350高爐項目規劃選址建設。發展“互聯網+鋼鐵”的產業新模式,推進建設鋼鐵企業信息一體化平臺,積極推廣應用鋼鐵產業鏈供銷電子商務平臺,引導傳統鋼鐵生產型企業參與電商平臺交易。(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局、千山區政府、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6.推進“雙鞍融合”。推進《“雙鞍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發揮鞍鋼煤化工下游資源、技術優勢,依托中鋼熱能院、遼寧科技大學,推進煤焦油深加工產業園建設;依托鞍鋼氫氣資源,謀劃建設氫能產業園;以鞍鋼為主體,吸引涉軍民企參與,發展軍用級精特鋼、艦船零部件、高端閥門、永磁懸浮軸承、鈉電池、粉末冶金等產品;加快德鄰陸港信息化建設,拓展電商平臺,推動鋼貿加工企業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區域性的鋼鐵行業指數。(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中鋼熱能院、遼寧科技大學)

(二)加速推動菱鎂產業升級發展。

7.鞏固礦山資源整合成果。開展礦山整頓,規范菱鎂礦資源開采秩序,做強遼寧菱鎂礦業公司,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嚴格執行設計開采標準,延長礦山生產服務年限。發揮菱鎂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形成產業集群能量,擴大我市在菱鎂行業全球范圍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運用新技術加工低品位礦石,鼓勵新上低品位菱鎂礦綜合利用項目,提高低品位礦石利用率。加強菱鎂尾礦和廢棄耐火材料再生利用,增值利用閑置資源。加快礦山生態修復,落實開發企業責任,發揮監管和統籌協調,開展生態環境修復。(牽頭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

8.推動鎂耐材產業升級。推進先進技術應用,鼓勵新上浮選選礦生產線,推進新型窯爐示范項目推廣,引導企業發展大型節能環保窯爐。優化鎂質耐火材料的產品結構,加大高端耐火材料產品研發,重點發展高純、合成、復合耐火原料和爐外精煉用耐火材料,提高各種優質高效的不定型鎂質耐火材料生產水平。加快服務模式創新,推動鎂質耐火材料生產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市市場監管局)

9.發展鎂質新材料產業。明確海城鎂建材產業園區功能定位,鼓勵企業重點發展納米膠凝材料、鎂基裝飾材料、鎂基墻體材料、鎂基防火涂料及菱鎂工藝品。圍繞鎂化工行業精細化、系列化和專用化發展方向,重點拓展煙氣脫硫、土壤修復、鎂化肥等國內國際市場。緊盯國際鎂合金產業發展趨勢,推進鎂合金產業發展。加快鞍山鎂質材料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升級為國際級檢測中心,推動制定菱鎂新產品標準,打造國際知名菱鎂行業品牌。(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市市場監管局)

10.推進菱鎂產業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建立菱鎂產業發展基金。完善菱鎂電子交易平臺,發展供應鏈金融和期貨交易。建立新型窯爐改造引導基金,推進煙氣治理平臺參與行業污染治理。建立大數據平臺和價格指數綜合系統,完善輕燒鎂粉、燒結鎂砂、電熔鎂砂等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發布PMI指數和價格指數,開展指數分析,研判行業發展趨勢,指導企業生產經營,鞏固提升我市在菱鎂行業內的定價權和主導權。(牽頭單位:市金融發展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11.完善菱鎂產業標準體系。建立菱鎂礦山企業開采標準,構建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資源綜合利用率等指標體系。加快完善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規范企業產品標準和標識標注。制定菱鎂產業質量提升計劃,促進企業產品制造流程和產品質量全部達到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標準。推動和參與對現行鎂耐材標準的全面、科學評價與修改,參與制定完善鎂質耐火原料、制品等方面標準。鼓勵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制定科學規范、符合實際、簡單精煉、能夠指導生產與應用的標準以及檢測方法。(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12.加大菱鎂科技研發力度。發揮菱鎂產業技術聯盟優勢,加大與科研院所、高校對接力度,實現各類技術成果在我市有效轉化。加速推進海鎂總廠與東北大學合作的輕燒懸浮閃爍沸騰爐和與遼寧科技大學合作的全密自動化清潔鎂砂豎爐等重點科技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三)大力推動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

13.做大做強石油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積極開展正華集團與海城石油機械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新集團在石油裝備制造、工程服務、能源開發等領域不斷做大做強,重點發展大型陸地鉆機、全自動液壓鉆機、海上鉆井平臺等油田專用裝備,積極研發海洋石油、陸地石油、頁巖氣等鉆采新型技術裝備,打造世界500強企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

14.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支持榮信匯科向柔性輸配電、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拓展。支持福鞍集團開發50兆瓦及以下輕型燃氣輪機整機,搶占國內高效清潔能源裝備領域的制高點。支持聚龍股份重點發展中型全自動清分機等金融智能成套裝備,打造物聯網服務平臺。支持森遠路橋與上海深蘭科技合資合作,加速企業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步伐。謀劃發展汽車配套產業,主動承接沈陽經濟區輻射,發揮鞍鋼全系列汽車板材和氫氣資源優勢,依托新歐置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積極引進氫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結構件、零部件項目,努力打造汽車配套產業集群。依托新磁電子等企業,推動新能源汽車“大三電”“小三電”、汽車線束等重點項目建設。創新發展磁動力產業,支持邁格鈉向上下游延伸,謀劃發展磁性材料、永磁傳動、永磁緩速器、永磁電梯保護系統等產品。與國內知名院所合作成立鞍山磁動力技術研究院,打造“中國磁谷”,支持高新區建設磁動力園區。(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高新區管委會、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15.推進裝備制造業創新升級。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通過培育和申報評選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案例。大力發展“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以產業形態模式創新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業的改造提升。主動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和沈陽經濟區輻射,推進天海津城新能源汽車配件產業園項目、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建設。圍繞冶金礦山工程、輸變電、軌道交通、電站工程、金融裝備等領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并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開展合作,探索投資、建設和運營相結合的一體化合作方式。支持和鼓勵我市裝備制造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并購海外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承接海外工程、擴大產品出口以及勞務合作。建立制造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貿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必要的人才、信息、資源、法律等方面的服務。(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16.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加快推進鞍鋼生產性服務業分離、發展,推動地方裝備制造業企業在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與鞍鋼開展合作,推動鞍鋼鞍山互相開放市場,形成服務業的輸出優勢,占據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分工的優勢地位。推廣森遠、聚龍、榮信的經驗,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提高服務增值在裝備制造價值鏈中的比重。(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高新區管委會)

17.提升品牌質量標準。加快推動聚龍、福鞍等一批重點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弘揚工匠精神,以提高質量作為產品占領市場的切入點,以產品質量帶動鞍山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以點帶面,擴大鞍山品牌知名度,樹立鞍山制造品牌形象。以國際、國內先進的質量標準和理念進行質量體系升級,促進產品質量和品牌方面的提升,使我市企業走在國際、國內同行業的前列,積極參與國際、國內行業質量標準制定。(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18.推進“軍民融合”取得新突破。堅持應融則融、能融盡融。整合鞍山現有民營涉軍企業資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壯大鞍山軍民融合產業整體實力。引導鞍山涉軍企業積極參軍工企業產品配套,不斷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遼寧科技大學)

(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19.實施重點產業培育工程。發展先進裝備制造與自動化產業,緊緊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以高新技術手段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零部件研發,重點突破燃氣輪機、智能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等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搶占技術制高點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加強人工智能和產業發展融合,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推動產業向智能化、服務型發展。依托哈工大鞍山研究院、國家金融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品研發,逐步建立鞍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依托聚龍、亞世光電等企業,重點發展管線檢測機器人技術、現鈔智能化流程管理機器人技術、工控與車載液晶顯示屏技術等;依托鞍鋼股份、中鋼熱能院等企業,重點推進關鍵裝備用材料開發等;依托星空鈉電、九夷鋰能等企業,重點發展鈉離子電池技術、高能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等。用高新技術改造升級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實現一產二產融合發展。推進三星生態農業、臺安九股河、遼寧安井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智能化、工程化、規模化升級,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聯盟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對區域農產品深加工的輻射帶動作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發展局、海城市政府、臺安縣政府、岫巖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0.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工程。積極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優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的科技型骨干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在研發平臺建設、重大技術攻關應用、高端人才引進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創新政策落實、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強化服務。遴選高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從稅收優惠、政策扶持、載體支撐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鼓勵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通過組織重大技術攻關、引入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幫助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效、做大規模。積極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按需給予個性化的政策支持。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建設技術(工程)中心、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以申報國家(省)重大項目和貸款貼息補助、擴大社會融資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重大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發展局、市科協、高新區管委會)

21.實施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工程。大力發展“院士經濟”和“研究院經濟”,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研發團隊參與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加強鞍鋼設計院、鞍鋼鋼研所、中鋼熱能等研究院所合作,切實提高本地企業配套率,鼓勵中冶焦耐、中冶北方回歸鞍山或聯合設立分院。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支持鞍山高新區完善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支持騰鰲經濟開發區、鞍山經濟開發區建設省級高新區、支持臺安縣建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岫巖經濟開發區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推進孵化服務“鏈條化”,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重點推進“哈工大—智谷”建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海城市政府、臺安縣政府、岫巖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22.實施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工程。加快建設沈大鞍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大力支持縣(市)區、開發區和骨干企業聯合試點高校院所聚焦各自主導產業。開展“一企一校”產學研精準對接專項行動。依托鞍山科技服務網等平臺,按區域、分專業征集、發布、展示科技成果和企業需求信息,實現科技成果供給端與企業需求端精準對接。鼓勵高校院所、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交流,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轉化。鼓勵鞍山科技大市場、遼寧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專業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23.實施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工程。加大培養本地人才力度。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優秀的人才政策,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科學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打破人才流動制約,促進人才交流。實施企業創新研發人才推進計劃,重點培育一批企業首席科學家、中青年科技創新帶頭人、研發骨干人才。加快引進一批與鞍山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的海內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緊缺人才。以技術入股、項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引進“兩院”院士、外國專家等海內外高端智力。加快引進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先進管理經驗、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24.實施科技金融助力工程。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堅持和完善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投入機制。改革優化市本級科技計劃管理模式,建立財政科技投入保障機制,按年度明確政府科技投入增長計劃。創新科技信貸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功能,為科技型企業增進信用、分散風險、降低成本。深入挖掘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為企業量身打造個性化融資服務。積極探索輕資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債權融資新模式,深入推進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工作。(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金融發展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五)著力推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產融合”一體化發展。

25.強化統籌引領。加快組建文旅集團,打造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帶動資金融合、資源融合、文旅產品和項目融合、信息和人才融合。加快推進以文旅集團為龍頭的“四產融合”企業聯盟,構建全鏈條、全域化智慧服務平臺,確保聯盟企業資源共享、利益互沾、服務聯動,推進政府管理和市場運營有效銜接,加快構建招商、審批、監管、宣傳一條龍服務管理體系。(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行政審批局、鞍山廣播電視臺、鞍山日報社)

26.完善空間布局。打破區域壁壘,分工協作、資源共享、錯位發展,打造“一核一線一帶三區”的城市融合發展空間布局。一核,建設以鐵東區為牽動的主城區城市融合發展核心,合理劃分行政區、商業區和金融區,把鐵東區建設成城市發展的中心區;以發展夜經濟為重點打造城市夜景,以提升東山、二一九公園景觀質量為重點打造玉佛山5A級景區,以臺町風情民宿街區為代表打造街巷文化,以明達、大館、虹橋、百年老街等夜市為支點打造特色街區,形成集商業、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中心城區發展核心;一線,把環市鐵路開發成觀光旅游小列車,并以此為紐帶,打造以大孤山礦坑觀景臺、鞍鋼礦山復墾生態園、紅樓1953文旅小鎮、鞍鋼設備庫鋼鐵雕塑園、鞍鋼博物館等為主要內容的紅色鋼鐵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一帶,全面啟動南沙河改造,站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高度,從城市整體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角度謀劃河流構成形態和涵蓋功能,高起點規劃、系統化推動、全流域打造、集約式利用、一體化運營,堅持產業與環境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農村與城市相結合,聯通紅色鋼鐵文化,引入戰略投資者,全力打造宜居美麗的生活休閑觀光帶、創新創業的“四產融合”產業帶、飽含城市韻味風情的文化旅游帶;三區,以千山為核心的東部生態旅游區、以湯崗子為核心的溫泉康養度假區和以奧體中心為核心的鞍山國際體育城。(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

27.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深度挖掘整理鞍山工業文化的內涵,建設主題公園、文旅小鎮等,強化以紅色鋼鐵文化“祖國鋼都”為代表的城市記憶,激發人民群眾熱愛鞍山的感情,提高文化自信的同時形成獨具特色的鋼鐵文化產業。組織以鋼鐵為主題元素的各類大型演出、鋼鐵藝術作品大賽、新媒體短視頻作品大賽和展示會等,展示鋼鐵工藝成品或制作過程,增厚鞍山文化底蘊。以紅色基因的鋼鐵文化為主,積極開發具有鋼鐵文化、鋼鐵元素的高品質文化創意產品,推出圖書、評書、話劇等系列“鞍山故事”主題文藝、文化作品,增強鞍山鋼鐵文化的傳播力。(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遼寧千山旅游集團,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8.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圍繞紅色鋼鐵文化打造旅游增量,有效串聯起岫玉、千山、溫泉等其他地域文化,重點推進南沙河文化旅游帶、臺町風情民宿街區、鞍鋼礦山復墾生態園、度假營地、民宿和田園綜合體、南果梨黃金走廊等一批文旅項目建設,抓住海岫鐵路開通契機,大力推進岫巖生態旅游,推出適合小長假、年假、寒暑假的家庭自駕游、戶外群游、健康養生游、戶外運動游、攝影采風游、群體運動游、研學旅游等創新業態,探索旅游與文化、體育、健康融合的多樣途徑,帶動千山、玉佛、溫泉、岫玉等存量旅游資源做大做強,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大力發展“月亮經濟”,用工業化思維、新媒體思維,培育改造、策劃包裝本土餐飲品牌,打造一批老字號、新字號、創字號的旅游餐飲名店。有效整合旅游資源,科學設計旅游線路,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整體功能。(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遼寧千山旅游集團,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

29.穩步發展體育產業。以奧體中心為核心,整合周邊職教城、會展中心、運糧湖公園資源,總體布局、綜合推動體育產業、體育旅游業發展,建設鞍山國際體育城。加快建設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三項體育培訓基地,積極爭取乒乓球世界冠軍特別是鞍山籍世界冠軍參與我市乒乓球產業發展,加強青少年乒乓球培訓。引進體育品牌龍頭企業,做好體育產品銷售,帶動體育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激活體育設施存量,大力開展經營性體育賽事服務,形成新的體育產業經濟增長點。大力開拓群眾性體育服務市場,培育一批健身企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充分利用城市內河優勢,高水平發展冰雪經濟,提升全市各類體育場館利用率。(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0.加速發展健康產業。對口南京,依托“城市之門”,努力建設輻射東北的“北方國際(鞍山)健康城”,進一步加強對南京等地招商力度,推動更多健康產業資源在鞍山集聚、優勢項目在鞍山落地。盤活國有資產,積極尋求“健康城市建設合伙人”,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整合優化公立醫院存量,采取資本換市場方式拓展健康咨詢、母嬰護理、養生美容、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市場。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合作共建區域醫療資源一體化服務平臺。抓住鞍山康養起源于產業工人職業病防治和休養這個獨特優勢,積極盤活湯崗子醫院,加速建設湯崗子溫泉小鎮、千山溫泉療養區,針對老年慢性病、常見職業病、運動損傷、術后休養等需求,大力發展中醫、針灸、物理理療、按摩、心理咨詢等技術,完善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創新康養裝備和項目,實現康養項目、設備、技術和人才輸出。通過政府資源統一規范對外宣傳,同時加大對境內外的宣傳力度,廣泛吸引俄羅斯、日韓等地游客來鞍度假康養。發展康養裝備產業、大健康服務產業,推動實體經濟、樓宇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溫泉集團,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1.推動全方位融合。推進業態融合,推動博物館、美術館、民俗館、曲藝茶樓、健康體驗等業態和旅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各類體育賽事引進傳統技藝、表演藝術等門類,打造文博大觀園等一批集文化元素集合、文化創意、度假休閑、康體養生等主題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推進產品融合,大力發展輕工產品,形成一批例如老鐵壺、鋼鐵雕塑、鋼鐵餐具、礦泥保健用品、健康飲品等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推進市場融合,加快建設“四產融合”大數據平臺,采取“一票通”、共享打折等方式,鼓勵文化、旅游、餐飲、商業等企業互惠合作。推進服務融合,注重精細化管理,強化行業標準化建設和培訓,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公共服務提升,在游客聚集區積極引入影院、劇場、書店等文化設施。推進營銷融合,做好南京對口合作城市、沈陽經濟區、東北旅游推廣聯盟、一帶一路旅游聯合體等區域合作,通過節慶、賽事、交流等活動不斷提高鞍山在全省、東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推進利益融合,通過“四產融合”大數據平臺,實現旅游項目定制服務,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建立旅游景點、餐飲住宿、溫泉洗浴、娛樂消費、商場購物于一體的資源共享、利益融合新格局。推進城鄉融合,打造農村休閑示范區,完善農村電商產業鏈,推動農業與旅游、養生、文化體驗等產業深度融合互通,有效啟動農村市場。(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四、加強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明確發展目標,將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與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與推動鞍山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各地區、各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強化領導職責,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進涉及本單位本領域的重點任務,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要將涉及本地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具體科室、具體部門,確保“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落地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統籌推進實施。各地區、各單位要聚焦總體方案提出的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牢固樹立全市上下“一盤棋”思想,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凝聚干事創業合力,認真研究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找出推進工作的關鍵點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分門別類設定近期和遠期目標、短期能夠完成的工作和長期需要堅持的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按時完成序時進度,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三)強化督導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兩翼一體化”落實推進情況監督檢查力度,分時限分領域分行業科學全面及時地開展跟蹤了解、督促檢查。要切實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全市目標績效考核,并作為各級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激發全市上下推動“兩翼一體化”的干事熱情,確保“兩翼一體化”在鞍山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鞍政發〔2019〕19號
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政府貫徹落實“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市政府貫徹落實“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市政府貫徹落實“兩翼一體化”

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推動鞍山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努力建設平安、舒適、幸福新鞍山,特制定本總體方案。

一、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

“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是在鞍山滾石上山、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市委回顧鞍山歷史、立足鞍山實際總結并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決策。“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確定了鞍山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定位,明確了形成鋼鐵、菱鎂、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和城市融合經濟體“五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這一戰略是落實黨中央振興東北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是鞍山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契合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布局要求的應有之意,是實現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必由之路。

(一)深刻理解把握“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科學性。“兩翼一體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和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的“四個短板”“六項重點工作”,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符合鞍山發展實際和未來發展方向,為鞍山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繪就了新藍圖。

(二)深刻理解把握“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系統性。“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系統性體現在其核心內涵。“兩翼一體化”中的“兩翼”將發展鋼鐵、菱鎂、裝備制造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拉動鞍山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一體化”將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個產業互融互通,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城市融合經濟體發展。“兩翼一體化”系統地將鞍山產業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深度融合,形成了推動鞍山振興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深刻理解把握“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踐性。“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踐性體現在“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實現路徑和各項重點工作。“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是市委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最新成果,是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任務書、路線圖,發展思路清晰、奮斗目標明確、行動站位科學、工作舉措務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二、“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方向

經過五到十年,打造五個千億以上產值的經濟體,形成鋼鐵、菱鎂、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和城市融合經濟體“五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鋼鐵產業:全力支持鞍鋼成為世界級鋼鐵企業,恢復并提升鞍山在全國鋼鐵冶金行業中的影響力和制高點,在汽車、軍工、海洋工程、建筑、船舶、軌道用鋼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優勢,整體裝備水平世界一流,鋼材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國內領先,全力打造世界級精特鋼和鋼鐵深加工基地。

——菱鎂產業:進一步整合礦產資源,增強對產業核心關鍵要素的控制力,擴大我市在菱鎂行業全球范圍內的價格等方面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引導菱鎂產業向精深加工和新材料方向轉變,做精鎂質原料,開發高附加值的鎂質耐火功能材料,大力發展鎂質建筑新材料、鎂質化工新材料,研發生產金屬鎂、鎂合金材料,全力打造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

——裝備制造產業:高端裝備比重達到30%,以石油機械裝備為重點,做大做強冶金礦山成套設備、工業自動化和輸變電成套裝備、金融成套裝備、能源裝備、軌道裝備、特種工程機械、激光科技等優勢產業,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0%,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努力形成以邁格鈉為龍頭的磁動力產業基地、以福鞍為龍頭的綠色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宏成電力為龍頭的鈉離子電池產業基地、以七彩化學為龍頭的高性能有機顏料產業基地等。

——“四產融合”一體化:基本形成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全方位、深層次的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吃住行游購娛”全面升級,再造一個千億級產業,打造以城市閉環有軌觀光火車為載體的中國最具知名度的鋼鐵文化旅游城市,打造以南沙河為主線的休閑、觀賞宜居城市,進一步擴大鞍山市的消費市場,增加就業崗位,激發和提升城市活力,為鞍山振興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全新動能。

三、實施“兩翼一體化”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

(一)加快推動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

1.加大鐵礦資源開發力度。提升鐵礦資源規模能力,加快推進與鞍鋼合作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共同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科學礦山開采,提高礦石產量,積極推進鞍鋼鐵礦山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增強礦山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引導國有大中型礦山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產學研平臺,進行科技攻關。開展小型礦山資源和技術整合,鼓勵礦山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方法,增強對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力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千山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推動鋼鐵產業集群式發展。借助鞍鋼行業龍頭作用,加快發展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集群,推進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產業園、廢鋼集散及再制造產業園建設。支持民營鋼鐵企業發展,引導后英、寶得、紫竹等民營鋼鐵企業對標鞍鋼產品優勢,進行專業化分工,形成產品差異化發展。探索鞍鋼、鞍山市國有資本與本地鋼鐵企業在產權、債權方面開展資本融合,推動鋼鐵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方向不斷延伸。全力提升鋼鐵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水平,促進地方與鞍鋼等鋼鐵企業的配套生產。(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千山區政府、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3.優化鋼鐵產品結構。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國內需求趨勢,重點支持新一代汽車用鋼、特種船舶用鋼、先進裝備用鋼、高等級石油管線用鋼及關鍵特殊鋼等高端產品應用領域研發,提升高端鋼材產品比例。鼓勵紫竹、福鞍等企業重點發展軌道用鋼、高強度鋼、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耐熱鋼、耐磨鋼,核電壓力容器用特厚鋼板等特種鋼材。加快推進鞍山神龍騰達公司50萬噸新型超薄超硬出口彩涂板項目建設,發展彩涂板產業集群。加強與國內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鋼鐵、礦產項目方面的合作,加速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4.延伸鋼鐵產業鏈條。整合鞍山寶馬、海量、重型、中船重工、衡業等企業的鋼板熱處理、開平、剪切等產能,依托鞍鋼鋼鐵研究院技術支撐,與鞍鋼構建開發高級別后續加工的完整體系。加快研發生產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高速重載高強度鋼軌、車輛車體用耐候耐蝕鋼等產品。以鞍鋼優質線材為原料,發展合金焊絲、高強度緊固件、彈簧、預應力鋼絞線、鋼簾線等產品。加快鋼鐵物流市場改造升級,建設集現貨交易、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配套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鋼材交易市場。發展鋼鐵輕工業,圍繞寵物市場等本地特色市場中所需的鋼鐵產品,開發鋼鐵材料的生活終端產品,實現鋼鐵產品由重型大宗產品向輕型小而精產品轉移。(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5.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實現生產裝備升級、生產線智能化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推動寶得新建1250高爐項目竣工投產、紫竹1350高爐項目開工建設,推進后英兩座1350高爐項目規劃選址建設。發展“互聯網+鋼鐵”的產業新模式,推進建設鋼鐵企業信息一體化平臺,積極推廣應用鋼鐵產業鏈供銷電子商務平臺,引導傳統鋼鐵生產型企業參與電商平臺交易。(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局、千山區政府、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6.推進“雙鞍融合”。推進《“雙鞍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發揮鞍鋼煤化工下游資源、技術優勢,依托中鋼熱能院、遼寧科技大學,推進煤焦油深加工產業園建設;依托鞍鋼氫氣資源,謀劃建設氫能產業園;以鞍鋼為主體,吸引涉軍民企參與,發展軍用級精特鋼、艦船零部件、高端閥門、永磁懸浮軸承、鈉電池、粉末冶金等產品;加快德鄰陸港信息化建設,拓展電商平臺,推動鋼貿加工企業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區域性的鋼鐵行業指數。(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中鋼熱能院、遼寧科技大學)

(二)加速推動菱鎂產業升級發展。

7.鞏固礦山資源整合成果。開展礦山整頓,規范菱鎂礦資源開采秩序,做強遼寧菱鎂礦業公司,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嚴格執行設計開采標準,延長礦山生產服務年限。發揮菱鎂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形成產業集群能量,擴大我市在菱鎂行業全球范圍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運用新技術加工低品位礦石,鼓勵新上低品位菱鎂礦綜合利用項目,提高低品位礦石利用率。加強菱鎂尾礦和廢棄耐火材料再生利用,增值利用閑置資源。加快礦山生態修復,落實開發企業責任,發揮監管和統籌協調,開展生態環境修復。(牽頭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

8.推動鎂耐材產業升級。推進先進技術應用,鼓勵新上浮選選礦生產線,推進新型窯爐示范項目推廣,引導企業發展大型節能環保窯爐。優化鎂質耐火材料的產品結構,加大高端耐火材料產品研發,重點發展高純、合成、復合耐火原料和爐外精煉用耐火材料,提高各種優質高效的不定型鎂質耐火材料生產水平。加快服務模式創新,推動鎂質耐火材料生產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市市場監管局)

9.發展鎂質新材料產業。明確海城鎂建材產業園區功能定位,鼓勵企業重點發展納米膠凝材料、鎂基裝飾材料、鎂基墻體材料、鎂基防火涂料及菱鎂工藝品。圍繞鎂化工行業精細化、系列化和專用化發展方向,重點拓展煙氣脫硫、土壤修復、鎂化肥等國內國際市場。緊盯國際鎂合金產業發展趨勢,推進鎂合金產業發展。加快鞍山鎂質材料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升級為國際級檢測中心,推動制定菱鎂新產品標準,打造國際知名菱鎂行業品牌。(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市市場監管局)

10.推進菱鎂產業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建立菱鎂產業發展基金。完善菱鎂電子交易平臺,發展供應鏈金融和期貨交易。建立新型窯爐改造引導基金,推進煙氣治理平臺參與行業污染治理。建立大數據平臺和價格指數綜合系統,完善輕燒鎂粉、燒結鎂砂、電熔鎂砂等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發布PMI指數和價格指數,開展指數分析,研判行業發展趨勢,指導企業生產經營,鞏固提升我市在菱鎂行業內的定價權和主導權。(牽頭單位:市金融發展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11.完善菱鎂產業標準體系。建立菱鎂礦山企業開采標準,構建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資源綜合利用率等指標體系。加快完善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規范企業產品標準和標識標注。制定菱鎂產業質量提升計劃,促進企業產品制造流程和產品質量全部達到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標準。推動和參與對現行鎂耐材標準的全面、科學評價與修改,參與制定完善鎂質耐火原料、制品等方面標準。鼓勵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制定科學規范、符合實際、簡單精煉、能夠指導生產與應用的標準以及檢測方法。(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12.加大菱鎂科技研發力度。發揮菱鎂產業技術聯盟優勢,加大與科研院所、高校對接力度,實現各類技術成果在我市有效轉化。加速推進海鎂總廠與東北大學合作的輕燒懸浮閃爍沸騰爐和與遼寧科技大學合作的全密自動化清潔鎂砂豎爐等重點科技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岫巖縣政府)

(三)大力推動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

13.做大做強石油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積極開展正華集團與海城石油機械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新集團在石油裝備制造、工程服務、能源開發等領域不斷做大做強,重點發展大型陸地鉆機、全自動液壓鉆機、海上鉆井平臺等油田專用裝備,積極研發海洋石油、陸地石油、頁巖氣等鉆采新型技術裝備,打造世界500強企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海城市政府)

14.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支持榮信匯科向柔性輸配電、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拓展。支持福鞍集團開發50兆瓦及以下輕型燃氣輪機整機,搶占國內高效清潔能源裝備領域的制高點。支持聚龍股份重點發展中型全自動清分機等金融智能成套裝備,打造物聯網服務平臺。支持森遠路橋與上海深蘭科技合資合作,加速企業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步伐。謀劃發展汽車配套產業,主動承接沈陽經濟區輻射,發揮鞍鋼全系列汽車板材和氫氣資源優勢,依托新歐置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積極引進氫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結構件、零部件項目,努力打造汽車配套產業集群。依托新磁電子等企業,推動新能源汽車“大三電”“小三電”、汽車線束等重點項目建設。創新發展磁動力產業,支持邁格鈉向上下游延伸,謀劃發展磁性材料、永磁傳動、永磁緩速器、永磁電梯保護系統等產品。與國內知名院所合作成立鞍山磁動力技術研究院,打造“中國磁谷”,支持高新區建設磁動力園區。(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高新區管委會、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15.推進裝備制造業創新升級。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通過培育和申報評選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案例。大力發展“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以產業形態模式創新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業的改造提升。主動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和沈陽經濟區輻射,推進天海津城新能源汽車配件產業園項目、中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建設。圍繞冶金礦山工程、輸變電、軌道交通、電站工程、金融裝備等領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并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開展合作,探索投資、建設和運營相結合的一體化合作方式。支持和鼓勵我市裝備制造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并購海外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承接海外工程、擴大產品出口以及勞務合作。建立制造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貿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必要的人才、信息、資源、法律等方面的服務。(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16.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加快推進鞍鋼生產性服務業分離、發展,推動地方裝備制造業企業在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與鞍鋼開展合作,推動鞍鋼鞍山互相開放市場,形成服務業的輸出優勢,占據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分工的優勢地位。推廣森遠、聚龍、榮信的經驗,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提高服務增值在裝備制造價值鏈中的比重。(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高新區管委會)

17.提升品牌質量標準。加快推動聚龍、福鞍等一批重點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弘揚工匠精神,以提高質量作為產品占領市場的切入點,以產品質量帶動鞍山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以點帶面,擴大鞍山品牌知名度,樹立鞍山制造品牌形象。以國際、國內先進的質量標準和理念進行質量體系升級,促進產品質量和品牌方面的提升,使我市企業走在國際、國內同行業的前列,積極參與國際、國內行業質量標準制定。(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18.推進“軍民融合”取得新突破。堅持應融則融、能融盡融。整合鞍山現有民營涉軍企業資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壯大鞍山軍民融合產業整體實力。引導鞍山涉軍企業積極參軍工企業產品配套,不斷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遼寧科技大學)

(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19.實施重點產業培育工程。發展先進裝備制造與自動化產業,緊緊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以高新技術手段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零部件研發,重點突破燃氣輪機、智能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等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搶占技術制高點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加強人工智能和產業發展融合,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推動產業向智能化、服務型發展。依托哈工大鞍山研究院、國家金融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品研發,逐步建立鞍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依托聚龍、亞世光電等企業,重點發展管線檢測機器人技術、現鈔智能化流程管理機器人技術、工控與車載液晶顯示屏技術等;依托鞍鋼股份、中鋼熱能院等企業,重點推進關鍵裝備用材料開發等;依托星空鈉電、九夷鋰能等企業,重點發展鈉離子電池技術、高能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等。用高新技術改造升級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實現一產二產融合發展。推進三星生態農業、臺安九股河、遼寧安井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智能化、工程化、規模化升級,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聯盟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對區域農產品深加工的輻射帶動作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發展局、海城市政府、臺安縣政府、岫巖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0.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工程。積極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優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的科技型骨干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在研發平臺建設、重大技術攻關應用、高端人才引進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創新政策落實、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強化服務。遴選高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從稅收優惠、政策扶持、載體支撐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鼓勵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通過組織重大技術攻關、引入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幫助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效、做大規模。積極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按需給予個性化的政策支持。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建設技術(工程)中心、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以申報國家(省)重大項目和貸款貼息補助、擴大社會融資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重大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發展局、市科協、高新區管委會)

21.實施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工程。大力發展“院士經濟”和“研究院經濟”,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研發團隊參與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加強鞍鋼設計院、鞍鋼鋼研所、中鋼熱能等研究院所合作,切實提高本地企業配套率,鼓勵中冶焦耐、中冶北方回歸鞍山或聯合設立分院。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支持鞍山高新區完善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支持騰鰲經濟開發區、鞍山經濟開發區建設省級高新區、支持臺安縣建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岫巖經濟開發區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推進孵化服務“鏈條化”,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重點推進“哈工大—智谷”建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海城市政府、臺安縣政府、岫巖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鞍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22.實施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工程。加快建設沈大鞍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大力支持縣(市)區、開發區和骨干企業聯合試點高校院所聚焦各自主導產業。開展“一企一校”產學研精準對接專項行動。依托鞍山科技服務網等平臺,按區域、分專業征集、發布、展示科技成果和企業需求信息,實現科技成果供給端與企業需求端精準對接。鼓勵高校院所、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交流,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轉化。鼓勵鞍山科技大市場、遼寧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專業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23.實施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工程。加大培養本地人才力度。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優秀的人才政策,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科學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打破人才流動制約,促進人才交流。實施企業創新研發人才推進計劃,重點培育一批企業首席科學家、中青年科技創新帶頭人、研發骨干人才。加快引進一批與鞍山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的海內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緊缺人才。以技術入股、項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引進“兩院”院士、外國專家等海內外高端智力。加快引進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先進管理經驗、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24.實施科技金融助力工程。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堅持和完善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投入機制。改革優化市本級科技計劃管理模式,建立財政科技投入保障機制,按年度明確政府科技投入增長計劃。創新科技信貸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功能,為科技型企業增進信用、分散風險、降低成本。深入挖掘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為企業量身打造個性化融資服務。積極探索輕資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債權融資新模式,深入推進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工作。(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金融發展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五)著力推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產融合”一體化發展。

25.強化統籌引領。加快組建文旅集團,打造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帶動資金融合、資源融合、文旅產品和項目融合、信息和人才融合。加快推進以文旅集團為龍頭的“四產融合”企業聯盟,構建全鏈條、全域化智慧服務平臺,確保聯盟企業資源共享、利益互沾、服務聯動,推進政府管理和市場運營有效銜接,加快構建招商、審批、監管、宣傳一條龍服務管理體系。(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行政審批局、鞍山廣播電視臺、鞍山日報社)

26.完善空間布局。打破區域壁壘,分工協作、資源共享、錯位發展,打造“一核一線一帶三區”的城市融合發展空間布局。一核,建設以鐵東區為牽動的主城區城市融合發展核心,合理劃分行政區、商業區和金融區,把鐵東區建設成城市發展的中心區;以發展夜經濟為重點打造城市夜景,以提升東山、二一九公園景觀質量為重點打造玉佛山5A級景區,以臺町風情民宿街區為代表打造街巷文化,以明達、大館、虹橋、百年老街等夜市為支點打造特色街區,形成集商業、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中心城區發展核心;一線,把環市鐵路開發成觀光旅游小列車,并以此為紐帶,打造以大孤山礦坑觀景臺、鞍鋼礦山復墾生態園、紅樓1953文旅小鎮、鞍鋼設備庫鋼鐵雕塑園、鞍鋼博物館等為主要內容的紅色鋼鐵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一帶,全面啟動南沙河改造,站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高度,從城市整體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角度謀劃河流構成形態和涵蓋功能,高起點規劃、系統化推動、全流域打造、集約式利用、一體化運營,堅持產業與環境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農村與城市相結合,聯通紅色鋼鐵文化,引入戰略投資者,全力打造宜居美麗的生活休閑觀光帶、創新創業的“四產融合”產業帶、飽含城市韻味風情的文化旅游帶;三區,以千山為核心的東部生態旅游區、以湯崗子為核心的溫泉康養度假區和以奧體中心為核心的鞍山國際體育城。(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

27.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深度挖掘整理鞍山工業文化的內涵,建設主題公園、文旅小鎮等,強化以紅色鋼鐵文化“祖國鋼都”為代表的城市記憶,激發人民群眾熱愛鞍山的感情,提高文化自信的同時形成獨具特色的鋼鐵文化產業。組織以鋼鐵為主題元素的各類大型演出、鋼鐵藝術作品大賽、新媒體短視頻作品大賽和展示會等,展示鋼鐵工藝成品或制作過程,增厚鞍山文化底蘊。以紅色基因的鋼鐵文化為主,積極開發具有鋼鐵文化、鋼鐵元素的高品質文化創意產品,推出圖書、評書、話劇等系列“鞍山故事”主題文藝、文化作品,增強鞍山鋼鐵文化的傳播力。(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遼寧千山旅游集團,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8.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圍繞紅色鋼鐵文化打造旅游增量,有效串聯起岫玉、千山、溫泉等其他地域文化,重點推進南沙河文化旅游帶、臺町風情民宿街區、鞍鋼礦山復墾生態園、度假營地、民宿和田園綜合體、南果梨黃金走廊等一批文旅項目建設,抓住海岫鐵路開通契機,大力推進岫巖生態旅游,推出適合小長假、年假、寒暑假的家庭自駕游、戶外群游、健康養生游、戶外運動游、攝影采風游、群體運動游、研學旅游等創新業態,探索旅游與文化、體育、健康融合的多樣途徑,帶動千山、玉佛、溫泉、岫玉等存量旅游資源做大做強,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大力發展“月亮經濟”,用工業化思維、新媒體思維,培育改造、策劃包裝本土餐飲品牌,打造一批老字號、新字號、創字號的旅游餐飲名店。有效整合旅游資源,科學設計旅游線路,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整體功能。(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遼寧千山旅游集團,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

29.穩步發展體育產業。以奧體中心為核心,整合周邊職教城、會展中心、運糧湖公園資源,總體布局、綜合推動體育產業、體育旅游業發展,建設鞍山國際體育城。加快建設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三項體育培訓基地,積極爭取乒乓球世界冠軍特別是鞍山籍世界冠軍參與我市乒乓球產業發展,加強青少年乒乓球培訓。引進體育品牌龍頭企業,做好體育產品銷售,帶動體育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激活體育設施存量,大力開展經營性體育賽事服務,形成新的體育產業經濟增長點。大力開拓群眾性體育服務市場,培育一批健身企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充分利用城市內河優勢,高水平發展冰雪經濟,提升全市各類體育場館利用率。(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0.加速發展健康產業。對口南京,依托“城市之門”,努力建設輻射東北的“北方國際(鞍山)健康城”,進一步加強對南京等地招商力度,推動更多健康產業資源在鞍山集聚、優勢項目在鞍山落地。盤活國有資產,積極尋求“健康城市建設合伙人”,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整合優化公立醫院存量,采取資本換市場方式拓展健康咨詢、母嬰護理、養生美容、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市場。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合作共建區域醫療資源一體化服務平臺。抓住鞍山康養起源于產業工人職業病防治和休養這個獨特優勢,積極盤活湯崗子醫院,加速建設湯崗子溫泉小鎮、千山溫泉療養區,針對老年慢性病、常見職業病、運動損傷、術后休養等需求,大力發展中醫、針灸、物理理療、按摩、心理咨詢等技術,完善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創新康養裝備和項目,實現康養項目、設備、技術和人才輸出。通過政府資源統一規范對外宣傳,同時加大對境內外的宣傳力度,廣泛吸引俄羅斯、日韓等地游客來鞍度假康養。發展康養裝備產業、大健康服務產業,推動實體經濟、樓宇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溫泉集團,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1.推動全方位融合。推進業態融合,推動博物館、美術館、民俗館、曲藝茶樓、健康體驗等業態和旅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各類體育賽事引進傳統技藝、表演藝術等門類,打造文博大觀園等一批集文化元素集合、文化創意、度假休閑、康體養生等主題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推進產品融合,大力發展輕工產品,形成一批例如老鐵壺、鋼鐵雕塑、鋼鐵餐具、礦泥保健用品、健康飲品等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推進市場融合,加快建設“四產融合”大數據平臺,采取“一票通”、共享打折等方式,鼓勵文化、旅游、餐飲、商業等企業互惠合作。推進服務融合,注重精細化管理,強化行業標準化建設和培訓,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公共服務提升,在游客聚集區積極引入影院、劇場、書店等文化設施。推進營銷融合,做好南京對口合作城市、沈陽經濟區、東北旅游推廣聯盟、一帶一路旅游聯合體等區域合作,通過節慶、賽事、交流等活動不斷提高鞍山在全省、東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推進利益融合,通過“四產融合”大數據平臺,實現旅游項目定制服務,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建立旅游景點、餐飲住宿、溫泉洗浴、娛樂消費、商場購物于一體的資源共享、利益融合新格局。推進城鄉融合,打造農村休閑示范區,完善農村電商產業鏈,推動農業與旅游、養生、文化體驗等產業深度融合互通,有效啟動農村市場。(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四、加強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明確發展目標,將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與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與推動鞍山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各地區、各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強化領導職責,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進涉及本單位本領域的重點任務,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要將涉及本地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具體科室、具體部門,確保“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落地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統籌推進實施。各地區、各單位要聚焦總體方案提出的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牢固樹立全市上下“一盤棋”思想,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凝聚干事創業合力,認真研究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找出推進工作的關鍵點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分門別類設定近期和遠期目標、短期能夠完成的工作和長期需要堅持的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按時完成序時進度,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三)強化督導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兩翼一體化”落實推進情況監督檢查力度,分時限分領域分行業科學全面及時地開展跟蹤了解、督促檢查。要切實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全市目標績效考核,并作為各級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激發全市上下推動“兩翼一體化”的干事熱情,確保“兩翼一體化”在鞍山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