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大胸护士,高清无码免费中文字幕,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播放

對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關于堅持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加快生態農業建設的提案》第1-220號提案的答復
信息來源:鞍山市農業農村局發布時間:2019-09-27瀏覽次數:
【字體: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民盟鞍山市委員會:

民盟鞍山市委《關于堅持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加快生態農業建設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對該提案高度重視,對提案中針對我市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指出的存在問題進行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完善措施,對各項建議全面采納、瞄準發力、強化落實。此提案建議對我局做好相關工作起到了很強的指導和推動作用,使我市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為清晰,措施加快完善,成效逐步顯現。

一、強化政策落實,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

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中辦發〔2017〕56號)和《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遼委辦〔2018〕159號),在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我市《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近日將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印發。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的實施意見》(遼委辦發〔2018〕133號)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有關要求,切實穩定糧食生產,著力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科技化、組織化、產業化、品牌化水平,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二、加強綠色產地保護,夯實農業綠色發展基礎

嚴格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每年發放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約2.4億元,種植業保險實現總保費11829.68萬元,大田保險完成293.86萬畝,保證了農民種糧收益,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畜牧養殖保險參保戶數2.3萬戶,參保頭數67.5萬頭,保費2000余萬元。加強耕地建設管理,2018年全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12個,治理面積19.9萬畝,各級財政投入資金1.37億元。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決方案三大技術模式,培訓引導農民應用科學施肥用藥技術。2018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39.08%,使用量增長率降至0.26%,有機肥使用增長率達到1.83%;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達到38%,農藥使用總量為2504.98噸,比上年減少3.7噸。開展海城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績效評價工作,對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進行定期調度,市本級發放2017年度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補貼資金123萬元,2018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績效評價考核制度,與市環保局聯合印發了《鞍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標責任書》。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列入《2018年度鞍山市工作實績考核指標》中,明確了年度目標、工作內容、時間節點,由市政府督查辦進行季度、年度考核,并定期通報工作進展,作為各縣(市)區行政工作評定的重要內容。2018年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達到78%以上。

三、擴大綠色產品供給,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競爭力

印發了《鞍山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方案的通知》,2018年完成了水稻生產功能區和大豆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玉米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有序推進。支持設施農業和高效作物規模化生產,500畝以上糧油和高效經濟作物和50畝以上設施農業小區生產面積達到3.04萬畝。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加大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力度,形成數量、規模優勢,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達244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07個、綠色農產品19個、有機農產品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3個。積極打造農業品牌,促進我市品牌農業走向“名、特、優”軌道。2018年鞍山南果梨成功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邀請中央電視臺成功舉辦了中國.鞍山首屆農民豐收節,擴大了鞍山農業知名度,增加了鞍山農民經濟收入,促進了鞍山農村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優勢特色養殖業,我市被列為省肉雞穩定發展區、蛋雞生產優勢區和絨山羊優質優勢區。臺安縣、海城市被納入省級現代養鵝示范規劃區和省級現代養鴨示范規劃區,成為省蛋鴨生產基地中心。岫巖縣被納入省級現代絨山羊示范規劃區。臺安縣被列為我省生豬加快發展區,海城市和岫巖縣被列為我省生豬穩定發展區。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海城市耿莊鎮2018年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項目,總投資2680萬元,已完成投資1524萬元。

四、加快綠色制度創建,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市政府印發了《鞍山市取締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專業戶及防治畜禽污染的實施方案》、《鞍山市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沿河養殖場治理實施方案(2017-2020)》,我局制定下發了《鞍山市生態農業建設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沿河畜禽養殖場(戶)糞便污水治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環保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意見,明確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負總責,養殖業主是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責任主體。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和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底,我市禁養區內確需關閉或搬遷的規模養殖場戶共10家,在市、縣兩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0家規模養殖場戶已全部按期完成關閉。堅持科技興農,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升糧食生產能力。2018年我市引進推廣示范良玉系列、遼粳系列等玉米和水稻新品種12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主推了綠色超級稻栽培、超高產緊湊型玉米栽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墑、花生大壟雙行、水稻旱育稀植等栽培技術15項。搭建農村人才選拔平臺,建立農村各類人才數據文件,實施人才選拔分類管理。全市生產型人才48973人,經營型人才5931人,服務型人才5618人,技能帶動型人才6371人,社會服務型人才3575人。2018年,我局有2人分別被市政府評選為突出貢獻專家和鞍山大工匠。搭建農村人才培養平臺,制定出臺《鞍山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全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47人。搭建農村人才服務平臺,組織21個農業科技服務組,采取現場指導、專家講課、示范戶培育等方式,重點對2018年26個脫貧銷號村開展技術幫扶,幫助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五、切實保護綠色資源,增強農業綠色發展后勁

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時因地引導農戶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近年來累計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5萬畝。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為核心目標,以商品代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通過政策扶持、宣傳培訓、技術引導、示范帶動,切實推進“綠色防控,健康養殖”,努力實現質量興牧、綠色興牧,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2018年底全市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81家,有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的391家。我市現有可養殖水域面積7萬畝,近幾年通過大力推廣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模式,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覆蓋率已達90%以上,有22家被農業部評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臺安縣新華農場被確定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

六、注重綠色主體培育,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它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8年底全市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已超過3500家。針對耿莊鎮種苗及休閑農業兩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農業農村局、耿莊鎮政府積極探索、強化項目實施主體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戶在示范項目帶動下得到實惠,采取以下兩種利益聯結模式。一是在休閑農業示范項目中重點推廣農民變股東模式。主要是農民將土地、房產、現金入股到家庭農場或合作社,家庭農場及合作社保證股民在經營中得到利潤分紅。二是在蔬菜、種苗生產示范項目重點推廣公司+農戶訂單農業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種苗、蔬菜購銷訂單合同,企業生產的種苗低于市場價銷售給訂單農戶,讓農戶從產業鏈源頭開始得到實惠。企業在農戶蔬菜生產中提供免費技術服務,藥、肥、均低于市場價格提供給農戶,并高于同期市場價回收訂單農戶的蔬菜,進行初加工銷售。這樣做即保證了蔬菜生產質量,建立了蔬菜生產安全可追溯體系,又保證了農戶收益零風險。

目前,我市在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距離鄉村振興,特別是生態振興的目標差距尚存,個別短板和不足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生產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土地流轉率低,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不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不充分,加工和貯藏能力不足,商品化處理能力低,產品轉化不夠,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效益提升。二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長效機制尚未有效建立,養殖業者、種植業者的環保意識淡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三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產業鏈條短,深加工產品少,各主體、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融合發展縱向延伸、橫向拓展做得不夠好。四是地方財政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不夠,引導和扶持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偏低,覆蓋面不大,帶動能力不強。五是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不能滿足生產實際需要。下一步,我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政協的監督指導,重點做好如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不斷夯實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基礎。落實國家農田污染控制治理標準,實施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匹配的基本農田。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實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依法開展涉水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濕地保護與用途管控工作。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層層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嚴格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與審批管理,完成407萬畝耕地、31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二、持續優化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布局。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和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完成288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實施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供保證。建立農業生產力布局制度,東部山區生態農業基地,形成特色型、生態型農業發展區;中西部平原沿河高效農業基地,形成設施性、精品型高效農業發展區;城市近郊都市農業基地,形成科技型、觀光型都市農業發展區。落實國家獸藥標準體系工作方案。

三、著力培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主體。完善各項扶持政策,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深入推進市級“星級農民合作社”和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建設和發展水平。積極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統一生產品質安全標準、技術和培訓服務,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服務,統一產品、基地的認證認定服務,統一農業投入品的采購和供應服務,逐步規范合作社的服務內容,增強自我發展活力。實施品牌化經營,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競爭力。鼓勵支持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注冊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形成地域品牌。鼓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爭創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擴大名優農產品的知名度。鼓勵合作社申請注冊商標,開展農超對接,使市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逐漸有產品質量認證,有品牌,有產品推介平臺,有銷售市場。

四、切實提升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水平。積極支持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綠色產業、糧食生產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流域畜禽養殖散養戶的糞便、污水治理工作,依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妥善處理,資源化利用,科學還田,減輕畜禽養殖業對河流水質的污染。開展市級農田污染和土壤環境常規監測。完善建立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提升有機肥資源利用水平。結合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活動,完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機制,實現全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積極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產品,鼓勵新型農業生產主體依法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強證后監管,依法查處不合格農產品,健全退出機制,嚴格規范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管理。引進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技能人才,充實農業科技培訓專家隊伍,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把節約利用農業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等內容列入培訓指導內容,推動綠色理念進課堂、進教材、進基地,使其成為各類經營主體的生產習慣、自覺行動。

 

 

鞍山市農業農村局     

2019年5月24日      

 

 

對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關于堅持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加快生態農業建設的提案》第1-220號提案的答復
信息來源:鞍山市農業農村局 發布時間:2019-09-27

民盟鞍山市委員會:

民盟鞍山市委《關于堅持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加快生態農業建設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對該提案高度重視,對提案中針對我市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指出的存在問題進行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完善措施,對各項建議全面采納、瞄準發力、強化落實。此提案建議對我局做好相關工作起到了很強的指導和推動作用,使我市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為清晰,措施加快完善,成效逐步顯現。

一、強化政策落實,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

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中辦發〔2017〕56號)和《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遼委辦〔2018〕159號),在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我市《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近日將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印發。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的實施意見》(遼委辦發〔2018〕133號)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有關要求,切實穩定糧食生產,著力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科技化、組織化、產業化、品牌化水平,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二、加強綠色產地保護,夯實農業綠色發展基礎

嚴格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每年發放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約2.4億元,種植業保險實現總保費11829.68萬元,大田保險完成293.86萬畝,保證了農民種糧收益,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畜牧養殖保險參保戶數2.3萬戶,參保頭數67.5萬頭,保費2000余萬元。加強耕地建設管理,2018年全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12個,治理面積19.9萬畝,各級財政投入資金1.37億元。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決方案三大技術模式,培訓引導農民應用科學施肥用藥技術。2018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39.08%,使用量增長率降至0.26%,有機肥使用增長率達到1.83%;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達到38%,農藥使用總量為2504.98噸,比上年減少3.7噸。開展海城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績效評價工作,對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進行定期調度,市本級發放2017年度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補貼資金123萬元,2018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績效評價考核制度,與市環保局聯合印發了《鞍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標責任書》。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列入《2018年度鞍山市工作實績考核指標》中,明確了年度目標、工作內容、時間節點,由市政府督查辦進行季度、年度考核,并定期通報工作進展,作為各縣(市)區行政工作評定的重要內容。2018年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達到78%以上。

三、擴大綠色產品供給,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競爭力

印發了《鞍山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方案的通知》,2018年完成了水稻生產功能區和大豆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玉米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有序推進。支持設施農業和高效作物規模化生產,500畝以上糧油和高效經濟作物和50畝以上設施農業小區生產面積達到3.04萬畝。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加大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力度,形成數量、規模優勢,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達244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07個、綠色農產品19個、有機農產品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3個。積極打造農業品牌,促進我市品牌農業走向“名、特、優”軌道。2018年鞍山南果梨成功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邀請中央電視臺成功舉辦了中國.鞍山首屆農民豐收節,擴大了鞍山農業知名度,增加了鞍山農民經濟收入,促進了鞍山農村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優勢特色養殖業,我市被列為省肉雞穩定發展區、蛋雞生產優勢區和絨山羊優質優勢區。臺安縣、海城市被納入省級現代養鵝示范規劃區和省級現代養鴨示范規劃區,成為省蛋鴨生產基地中心。岫巖縣被納入省級現代絨山羊示范規劃區。臺安縣被列為我省生豬加快發展區,海城市和岫巖縣被列為我省生豬穩定發展區。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海城市耿莊鎮2018年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項目,總投資2680萬元,已完成投資1524萬元。

四、加快綠色制度創建,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市政府印發了《鞍山市取締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專業戶及防治畜禽污染的實施方案》、《鞍山市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沿河養殖場治理實施方案(2017-2020)》,我局制定下發了《鞍山市生態農業建設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沿河畜禽養殖場(戶)糞便污水治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環保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意見,明確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負總責,養殖業主是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責任主體。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和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底,我市禁養區內確需關閉或搬遷的規模養殖場戶共10家,在市、縣兩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0家規模養殖場戶已全部按期完成關閉。堅持科技興農,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升糧食生產能力。2018年我市引進推廣示范良玉系列、遼粳系列等玉米和水稻新品種12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主推了綠色超級稻栽培、超高產緊湊型玉米栽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墑、花生大壟雙行、水稻旱育稀植等栽培技術15項。搭建農村人才選拔平臺,建立農村各類人才數據文件,實施人才選拔分類管理。全市生產型人才48973人,經營型人才5931人,服務型人才5618人,技能帶動型人才6371人,社會服務型人才3575人。2018年,我局有2人分別被市政府評選為突出貢獻專家和鞍山大工匠。搭建農村人才培養平臺,制定出臺《鞍山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全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47人。搭建農村人才服務平臺,組織21個農業科技服務組,采取現場指導、專家講課、示范戶培育等方式,重點對2018年26個脫貧銷號村開展技術幫扶,幫助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五、切實保護綠色資源,增強農業綠色發展后勁

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時因地引導農戶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近年來累計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5萬畝。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為核心目標,以商品代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通過政策扶持、宣傳培訓、技術引導、示范帶動,切實推進“綠色防控,健康養殖”,努力實現質量興牧、綠色興牧,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2018年底全市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81家,有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的391家。我市現有可養殖水域面積7萬畝,近幾年通過大力推廣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模式,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覆蓋率已達90%以上,有22家被農業部評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臺安縣新華農場被確定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

六、注重綠色主體培育,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它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8年底全市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已超過3500家。針對耿莊鎮種苗及休閑農業兩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農業農村局、耿莊鎮政府積極探索、強化項目實施主體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戶在示范項目帶動下得到實惠,采取以下兩種利益聯結模式。一是在休閑農業示范項目中重點推廣農民變股東模式。主要是農民將土地、房產、現金入股到家庭農場或合作社,家庭農場及合作社保證股民在經營中得到利潤分紅。二是在蔬菜、種苗生產示范項目重點推廣公司+農戶訂單農業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種苗、蔬菜購銷訂單合同,企業生產的種苗低于市場價銷售給訂單農戶,讓農戶從產業鏈源頭開始得到實惠。企業在農戶蔬菜生產中提供免費技術服務,藥、肥、均低于市場價格提供給農戶,并高于同期市場價回收訂單農戶的蔬菜,進行初加工銷售。這樣做即保證了蔬菜生產質量,建立了蔬菜生產安全可追溯體系,又保證了農戶收益零風險。

目前,我市在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距離鄉村振興,特別是生態振興的目標差距尚存,個別短板和不足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生產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土地流轉率低,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不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不充分,加工和貯藏能力不足,商品化處理能力低,產品轉化不夠,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效益提升。二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長效機制尚未有效建立,養殖業者、種植業者的環保意識淡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三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產業鏈條短,深加工產品少,各主體、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融合發展縱向延伸、橫向拓展做得不夠好。四是地方財政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不夠,引導和扶持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偏低,覆蓋面不大,帶動能力不強。五是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不能滿足生產實際需要。下一步,我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政協的監督指導,重點做好如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不斷夯實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基礎。落實國家農田污染控制治理標準,實施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匹配的基本農田。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實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依法開展涉水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濕地保護與用途管控工作。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層層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嚴格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與審批管理,完成407萬畝耕地、31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二、持續優化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布局。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和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完成288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實施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供保證。建立農業生產力布局制度,東部山區生態農業基地,形成特色型、生態型農業發展區;中西部平原沿河高效農業基地,形成設施性、精品型高效農業發展區;城市近郊都市農業基地,形成科技型、觀光型都市農業發展區。落實國家獸藥標準體系工作方案。

三、著力培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主體。完善各項扶持政策,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深入推進市級“星級農民合作社”和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建設和發展水平。積極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統一生產品質安全標準、技術和培訓服務,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服務,統一產品、基地的認證認定服務,統一農業投入品的采購和供應服務,逐步規范合作社的服務內容,增強自我發展活力。實施品牌化經營,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競爭力。鼓勵支持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注冊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形成地域品牌。鼓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爭創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擴大名優農產品的知名度。鼓勵合作社申請注冊商標,開展農超對接,使市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逐漸有產品質量認證,有品牌,有產品推介平臺,有銷售市場。

四、切實提升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水平。積極支持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綠色產業、糧食生產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流域畜禽養殖散養戶的糞便、污水治理工作,依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妥善處理,資源化利用,科學還田,減輕畜禽養殖業對河流水質的污染。開展市級農田污染和土壤環境常規監測。完善建立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提升有機肥資源利用水平。結合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活動,完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機制,實現全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積極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產品,鼓勵新型農業生產主體依法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強證后監管,依法查處不合格農產品,健全退出機制,嚴格規范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管理。引進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技能人才,充實農業科技培訓專家隊伍,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把節約利用農業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等內容列入培訓指導內容,推動綠色理念進課堂、進教材、進基地,使其成為各類經營主體的生產習慣、自覺行動。

 

 

鞍山市農業農村局     

2019年5月24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