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大胸护士,高清无码免费中文字幕,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播放

鞍山概述
史話海城牛莊小姐廟
信息來源:鞍山市旅游局瀏覽次數:
【字體: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說起遼寧海城牛莊小姐廟,現別說遺址、遺跡,就是連片磚殘瓦現在都已不復存在。但在遼南地區,提起歷史上的牛莊小姐廟,雖不說路人皆知,但也家喻戶曉,大多數人也都略知一二,并為時人津津樂道。為什么一個連片磚殘瓦都蕩然無存的關外小廟會有這么大的影響,這么久遠的歷史至今還留在人們的生活與記憶中?歷史會給我們鑰匙,文化會給我們回味,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與文化去尋找答案。

寺廟的建設與當時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人口流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小姐廟和牛莊的歷史,尤其的港口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因此,說道小姐廟就不能不講講千年古鎮牛莊的歷史,只有了解了牛莊的歷史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解讀小姐廟。牛莊在歷史上是關外軍事重鎮,東北最古老的貿易港,明清時期東北最大最繁華的港口,中英《天津條約》開埠港口之一,而小姐廟(渡口)正是牛莊港的標志,她和牛莊古鎮一道見證了那段輝煌的歷史和欺辱的一頁,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度的繁榮也讓她聲名遠播,直達閩粵,濃重的一筆也讓人撫今思昔,心存凝重。雖不盡然,但這也許就是她留給世人無限追思和尋覓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牛莊鎮地處海城西20公里處,背靠太子河(左岸)、東臨海城、北依鞍山市、西接盤錦市、南與營口接壤。牛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夏商周時期分別隸屬于營州、青州、幽州管轄,三國時屬燕國的遼東郡,據《秦漢東北史》記載,公元220年,牛莊就是遼隧縣的所在地;公元238年,魏明帝二年成為一個重要村莊;公元607(貞觀十一年)唐王東征高句麗時,牛莊是個養牛的村落,西有馬圈(現在牛莊西北5里處,仍有唐朝時期的養馬圈遺跡,占地數十畝),東有牛莊。遼、金時遼河在牛莊附近入海,商船(牛子)云集于此,故名。元朝時期,牛莊稱為“牛家莊”,1373(明洪武6)設牛莊驛站,改名“牛莊”;1623(天命八年)努爾哈赤命皇太極督修牛莊城池,設章京率兵駐防;1629(天聰三年)皇太極親視牛莊;1661(順治末年)開埠建港;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來東北祭陵拜祖,返京曾住牛莊城。1858年(咸豐八年)中英《天津條約》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被列入五口通商口岸。

關于牛莊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牛莊鎮志》中關于牛莊地名的來歷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根據《遺拾補闕》一書考證,牛莊的歷史與海城同處一個時期。相傳尉遲敬德在東南方城基內置一鐵牛,以鎮城者,牛莊的名字由此而來。另一說牛莊作為港口,太子河漲潮時,帆船可進入城東太平橋處,關內一種稱為“牛子”或“牛船”的帆船,晚間拋錨河岸,燈火連天,遠遠望去猶如村莊,繼而有了牛莊之名。牛莊城始建于明初,當時是土城,是一個驛站。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重修。而重修牛莊的原因是明朝部隊屢由遼河來犯,所以修筑牛莊城以抵御強兵。明朝時牛莊就已經是重要的港口。歷史上的牛莊地理位置要比現在重要,她是進入關內的必經之路。

明末清初,東北遭到嚴重的破壞,順治年間,朝廷頒布《遼東移民招墾令》,遼東經濟逐漸恢復。隨著土地的開墾,糧食輸出量的增加,航海業發展起來,遼東沿海各口岸的天妃廟(海神廟,閩浙一帶成為媽祖廟)也得以恢復和修建。最先恢復的應該是牛莊太子河畔的天妃廟,因為牛莊是清初東北最為繁榮的港口。《遼東移民招墾令》頒布的第二年,即順治十二年(1655)四月,歷史學家談遷的朋友王紫崖曾經前往遼東,其在《出塞錄》中寫到:“牛莊城,周四里,守者滿人,外為土著。今招募之人錯馬野谷俱登,其值大減于關內,海賈所貿,一舟浮二千石,遼人利之。”另外,清人王一元在《遼左見聞錄》中也記載:康熙前期,“遼左海禁既弛,百貨云集,海艘自閩中開澤,十余日即抵牛莊,一切海貨,有更賤于江浙者。”這些都明確說明了清朝初年牛莊海運的繁忙和興盛。正因為有如此的環境,明朝就已存在的天妃廟才得以率先恢復。據《重修牛莊小姐廟》記載:“牛莊城北有巨川焉,聚艨(舟童),通商旅,西連津沽,南接齊魯、吳楚、閩越各省,悉揚帆所至,共安于河。率若波揚之間,而溯厥由來,皆山圣母所致也。粵稽行官之建,原為茅茨草庵,奉侍香火,至國朝下熙歲次壬寅蒲月,重建瓦厥殿三間。至乾隆十九年,又叩募貴官仁心,施金捐帛,鳩工庀(pi)材,復整廟貌,鐘樓梵宇,煥然一新。厥后,神威靈照,不惟近境隆康,而且遠方樂利。青雀黃龍之(舟由),鱗次來集。物華天寶之珍,山集合而陳,此固盛京之大觀,實圣母之英靈也。”從碑文可知:此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立碑為記。小姐廟位于太子河畔,時人稱為蕭姬廟或梟姬廟,俗稱小姐廟。因為香火興旺,名聲遠揚,故人稱附近村莊為小姐廟村,即寺廟所在的西小姐廟村和海城河東岸的東小姐廟村。

除了牛莊城北碼頭天妃廟外,牛莊還有兩處天妃廟:其一位于牛莊西關,俗稱娘娘廟。“考廟中碑碣曰天妃小姐廟,清順治二年建,時天妃小姐尚未晉封天后,俗稱天妃為海神娘娘,故又曰娘娘廟。”其二在牛莊太平橋西北,人稱天后宮,俗稱北會館。乾隆中后期,牛莊港從小姐廟下移耿隆屯,嘉慶年間再次下移田莊臺,牛莊商業應該受到很大影響,但直到民國年間,牛莊仍為商業重鎮。(《清代遼東海運的發展與天妃廟的修建》張士尊孫明)

從上述資料來看,牛莊小姐廟其實就是海神廟,也叫天妃廟,天后宮,娘娘廟等,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叫法。那天妃廟怎么又變成了小姐廟呢?蕭姬廟、梟姬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諧音還是口誤,還是不同的地區文化差異造成的呢?關于這些從歷史的角度已無法考證,但流傳后世、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傳說卻讓我們感悟其中。牛莊當地關于小姐廟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夜晚,一名福建商人帶著貨船來此停泊。蘆葦叢中突然躥出一艘賊船,飛一般地直奔貨船,將船員關進倉底,將商人釘在甲板上。商人又疼又怕,當即昏了過去。不多時,商人昏昏沉沉醒來,睜眼一看,只見一位小姐模樣的少女站在面前,水賊已不知去向,自己的手足傷口已經愈合。他急忙叩頭謝恩,并請問恩人姓名。少女只說自己叫蕭姬娘娘(也有說是梟姬娘娘),說完就不見了。商人看見岸邊有一座廟,進廟里一看,座上的神像就是救他的女神。這位女神和他家鄉供奉的媽祖一模一樣,他就認定是媽祖娘娘(天妃娘娘)顯圣救了自己。他用賣掉整船貨物所得金錢的一半,在牛莊城內西關又建了一座天妃娘娘廟,答謝這位女神。從此,梟姬娘娘除惡救人的傳說越傳越遠,港口的村莊也因此稱為小姐廟村。

從歷史記載和考證來推演,既然牛莊西關娘娘廟碑碣中能稱作天妃小姐廟,那么牛莊古渡口的天妃廟叫做小姐廟也就不難理解。至于蕭姬,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神話傳說中都查無此人,確為人民大眾所創造的民間傳說。與蕭姬不同的是,梟姬在歷史上確有此人,而且確有梟姬廟,也有其歷史傳說。梟姬,即三國中的孫夫人孫尚香,劉備夫人,孫權之妹。傳說在東吳人眼中孫權是英雄,劉備是梟雄,于是孫夫人便成了梟姬。彝陵一戰,劉備兵敗,退守白帝城,不久郁郁而死。遠在鎮江的孫夫人得知消息后,在江邊擺設香案遙祭劉備,并乘人不備,縱身跳江自盡。尸體溯江而上,最后飄到現在的蛟磯被漁民打撈上岸,只見她白裝素果,面目如生,便將她在磯頭安葬,并建一祠予以紀念。這個祠起名為蛟磯廟(史書上稱靈澤夫人祠,即孫夫人廟)),因“蛟磯”兩字訛傳成了“梟姬”。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戲劇家徐渭為孫夫人廟有題聯:“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關于這個門聯也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既立祠紀念,必有對聯掛于大殿紅漆柱上,當地秀才苦思冥想,湊成一副,經過精雕細刻制成楹聯,誰知掛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飛。如此者三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有位老學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進大殿,經幾個時辰的折磨,他昏昏欲睡,忽然一陣冷風吹來,不由地打個寒顫,只聽一陣清脆的佩環聲,衣裙拖地的細碎聲,接著見一戎裝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練,在庭中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反反復復就是一句話∶“思親淚落吳江冷”。老學究知道陰陽有隔,不便與孫夫人對話,第二天便將情況告知里正,原來是孫夫人嫌秀才撰寫的對聯不好,這才自己撰寫,因才學疏淺只撰成半聯就擱淺了……因此很長時間內大殿上只掛半片對聯,也就成了絕對。一直到明代才有下聯。這天灘前走來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癲半瘋地立在祠前呆笑,看大殿掛著半片對聯,不禁叫道∶“拿酒來拿筆來,待我續上下聯! ”祠中的女道士罵道∶“你這瘋子別造孽了,抬頭三尺有神靈!走罷,走罷!”說完便要驅趕這瘋子。誰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叼∶“不就是半個對聯嗎?想我江南才子徐某還不立馬可就!”說撿起一枯枝在地上寫道∶“望帝魂歸蜀道難”,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題”。寫完揚長而去。此事驚動蕪湖知縣,他一看吃驚地說∶“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號。” 從此“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成了蛟磯廟的對聯,至今仍然刻在大門上。

孫夫人望君歸,并舍身相伴,不僅感人,而且也符合民間祈福在牛莊港跑船的人們平安歸來之心,和海神娘娘異曲同工,同時歷史上孫夫人出身名門,“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余人,皆親自執刀侍立。”立祠紀念,祈福平安也就不足為奇。當時牛莊港“西連津沽,南接齊魯、吳楚、閩越各省,悉揚帆所至,------”,吳楚之人把這種文化帶到牛莊來,本來是想保佑自己,但也被牛莊當地人所接受,因語言差異等方面的原因,以訛傳訛,造成多種口誤,也都在情理之中。

關于小姐廟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已經無從考證,最早應該追溯到明朝。在重建的觀音寺中,有一塊朱紅色的石刻功德碑,盡管風雨蠶蝕多年的碑文早已是斑駁陸離,但在石碑頂部依稀可見“梟姬廟”的字樣,碑刻正文文尾的落款十分清晰: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歲次。這樣推算起來,梟姬廟的歷史起碼在1654年之前,這塊屹立了350多年的石碑,或許是見證牛莊歷史最為古老的實物之一了。事實上史料中所記載的梟姬廟渡口,也正是在明末清初的時間段中。明清之戰,曾有清軍在梟姬廟渡口受水勢所困而被迫停止前進,因此1609年特設梟姬廟渡口一處,渡船二只,逐漸的停泊在此的船只越來越多,牛莊的貿易也漸漸興旺起來。后來,清朝的官運物資也利用牛莊碼頭,從康熙之后,即以牛莊為關東重要的貿易場所了。《奉天通志.山川志》中描述,最先在三叉河設有渡口一處,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設三叉河巡檢,管轄該地區船渡事宜。而明朝時經由牛莊渡口運送往來的貨物,主要是產自山東的花布,供應給遼東駐扎的軍士。依照《天津條約》,186143日牛莊正式開埠后,英帝國在牛莊設立領事館,領事米德斯乘船視察遼河時,發現牛莊日益繁榮的商業帶來的一個負面問題,那就是河道相對狹窄的牛莊碼頭河道越來越不堪重負,船舶的出入越來越難了。于是不久英帝國在營口開始筑港,以牛莊稱謂營口,因此營口又有牛莊和牛口的古稱,也造成了地名的混亂。1940年以后,還有船只往來于牛莊、溫香和營口之間。1945年,因新河道開通,阻塞了舊河道,牛莊港口才被廢棄。

滔滔遼河水,日夜奔流不息,直奔大海。歷史在時光交替中轉身而去,連最后的腳步也隱沒在在時代變遷的路口,留給世人的只是斑駁陸離、漸去漸遠的背影,但那逶迤而去的長裙仿佛依然在長風中飄曳,告訴我們她來過并真實地存在著,留給我們很多的故事和追思;傳說就是傳說,無從考究,但人民大眾所創造的民間文化不僅在生活中真實存在著、以她獨有的方式和魅力發揮著作用和影響,而且她和真實的歷史相互滲透和補充著,互相影響和促進著,是中華文化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滋潤我們時代精神和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不竭源泉。

 

史話海城牛莊小姐廟
信息來源:鞍山市旅游局
 

說起遼寧海城牛莊小姐廟,現別說遺址、遺跡,就是連片磚殘瓦現在都已不復存在。但在遼南地區,提起歷史上的牛莊小姐廟,雖不說路人皆知,但也家喻戶曉,大多數人也都略知一二,并為時人津津樂道。為什么一個連片磚殘瓦都蕩然無存的關外小廟會有這么大的影響,這么久遠的歷史至今還留在人們的生活與記憶中?歷史會給我們鑰匙,文化會給我們回味,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與文化去尋找答案。

寺廟的建設與當時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人口流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小姐廟和牛莊的歷史,尤其的港口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因此,說道小姐廟就不能不講講千年古鎮牛莊的歷史,只有了解了牛莊的歷史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解讀小姐廟。牛莊在歷史上是關外軍事重鎮,東北最古老的貿易港,明清時期東北最大最繁華的港口,中英《天津條約》開埠港口之一,而小姐廟(渡口)正是牛莊港的標志,她和牛莊古鎮一道見證了那段輝煌的歷史和欺辱的一頁,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度的繁榮也讓她聲名遠播,直達閩粵,濃重的一筆也讓人撫今思昔,心存凝重。雖不盡然,但這也許就是她留給世人無限追思和尋覓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牛莊鎮地處海城西20公里處,背靠太子河(左岸)、東臨海城、北依鞍山市、西接盤錦市、南與營口接壤。牛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夏商周時期分別隸屬于營州、青州、幽州管轄,三國時屬燕國的遼東郡,據《秦漢東北史》記載,公元220年,牛莊就是遼隧縣的所在地;公元238年,魏明帝二年成為一個重要村莊;公元607(貞觀十一年)唐王東征高句麗時,牛莊是個養牛的村落,西有馬圈(現在牛莊西北5里處,仍有唐朝時期的養馬圈遺跡,占地數十畝),東有牛莊。遼、金時遼河在牛莊附近入海,商船(牛子)云集于此,故名。元朝時期,牛莊稱為“牛家莊”,1373(明洪武6)設牛莊驛站,改名“牛莊”;1623(天命八年)努爾哈赤命皇太極督修牛莊城池,設章京率兵駐防;1629(天聰三年)皇太極親視牛莊;1661(順治末年)開埠建港;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來東北祭陵拜祖,返京曾住牛莊城。1858年(咸豐八年)中英《天津條約》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被列入五口通商口岸。

關于牛莊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牛莊鎮志》中關于牛莊地名的來歷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根據《遺拾補闕》一書考證,牛莊的歷史與海城同處一個時期。相傳尉遲敬德在東南方城基內置一鐵牛,以鎮城者,牛莊的名字由此而來。另一說牛莊作為港口,太子河漲潮時,帆船可進入城東太平橋處,關內一種稱為“牛子”或“牛船”的帆船,晚間拋錨河岸,燈火連天,遠遠望去猶如村莊,繼而有了牛莊之名。牛莊城始建于明初,當時是土城,是一個驛站。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重修。而重修牛莊的原因是明朝部隊屢由遼河來犯,所以修筑牛莊城以抵御強兵。明朝時牛莊就已經是重要的港口。歷史上的牛莊地理位置要比現在重要,她是進入關內的必經之路。

明末清初,東北遭到嚴重的破壞,順治年間,朝廷頒布《遼東移民招墾令》,遼東經濟逐漸恢復。隨著土地的開墾,糧食輸出量的增加,航海業發展起來,遼東沿海各口岸的天妃廟(海神廟,閩浙一帶成為媽祖廟)也得以恢復和修建。最先恢復的應該是牛莊太子河畔的天妃廟,因為牛莊是清初東北最為繁榮的港口。《遼東移民招墾令》頒布的第二年,即順治十二年(1655)四月,歷史學家談遷的朋友王紫崖曾經前往遼東,其在《出塞錄》中寫到:“牛莊城,周四里,守者滿人,外為土著。今招募之人錯馬野谷俱登,其值大減于關內,海賈所貿,一舟浮二千石,遼人利之。”另外,清人王一元在《遼左見聞錄》中也記載:康熙前期,“遼左海禁既弛,百貨云集,海艘自閩中開澤,十余日即抵牛莊,一切海貨,有更賤于江浙者。”這些都明確說明了清朝初年牛莊海運的繁忙和興盛。正因為有如此的環境,明朝就已存在的天妃廟才得以率先恢復。據《重修牛莊小姐廟》記載:“牛莊城北有巨川焉,聚艨(舟童),通商旅,西連津沽,南接齊魯、吳楚、閩越各省,悉揚帆所至,共安于河。率若波揚之間,而溯厥由來,皆山圣母所致也。粵稽行官之建,原為茅茨草庵,奉侍香火,至國朝下熙歲次壬寅蒲月,重建瓦厥殿三間。至乾隆十九年,又叩募貴官仁心,施金捐帛,鳩工庀(pi)材,復整廟貌,鐘樓梵宇,煥然一新。厥后,神威靈照,不惟近境隆康,而且遠方樂利。青雀黃龍之(舟由),鱗次來集。物華天寶之珍,山集合而陳,此固盛京之大觀,實圣母之英靈也。”從碑文可知:此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立碑為記。小姐廟位于太子河畔,時人稱為蕭姬廟或梟姬廟,俗稱小姐廟。因為香火興旺,名聲遠揚,故人稱附近村莊為小姐廟村,即寺廟所在的西小姐廟村和海城河東岸的東小姐廟村。

除了牛莊城北碼頭天妃廟外,牛莊還有兩處天妃廟:其一位于牛莊西關,俗稱娘娘廟。“考廟中碑碣曰天妃小姐廟,清順治二年建,時天妃小姐尚未晉封天后,俗稱天妃為海神娘娘,故又曰娘娘廟。”其二在牛莊太平橋西北,人稱天后宮,俗稱北會館。乾隆中后期,牛莊港從小姐廟下移耿隆屯,嘉慶年間再次下移田莊臺,牛莊商業應該受到很大影響,但直到民國年間,牛莊仍為商業重鎮。(《清代遼東海運的發展與天妃廟的修建》張士尊孫明)

從上述資料來看,牛莊小姐廟其實就是海神廟,也叫天妃廟,天后宮,娘娘廟等,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叫法。那天妃廟怎么又變成了小姐廟呢?蕭姬廟、梟姬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諧音還是口誤,還是不同的地區文化差異造成的呢?關于這些從歷史的角度已無法考證,但流傳后世、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傳說卻讓我們感悟其中。牛莊當地關于小姐廟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夜晚,一名福建商人帶著貨船來此停泊。蘆葦叢中突然躥出一艘賊船,飛一般地直奔貨船,將船員關進倉底,將商人釘在甲板上。商人又疼又怕,當即昏了過去。不多時,商人昏昏沉沉醒來,睜眼一看,只見一位小姐模樣的少女站在面前,水賊已不知去向,自己的手足傷口已經愈合。他急忙叩頭謝恩,并請問恩人姓名。少女只說自己叫蕭姬娘娘(也有說是梟姬娘娘),說完就不見了。商人看見岸邊有一座廟,進廟里一看,座上的神像就是救他的女神。這位女神和他家鄉供奉的媽祖一模一樣,他就認定是媽祖娘娘(天妃娘娘)顯圣救了自己。他用賣掉整船貨物所得金錢的一半,在牛莊城內西關又建了一座天妃娘娘廟,答謝這位女神。從此,梟姬娘娘除惡救人的傳說越傳越遠,港口的村莊也因此稱為小姐廟村。

從歷史記載和考證來推演,既然牛莊西關娘娘廟碑碣中能稱作天妃小姐廟,那么牛莊古渡口的天妃廟叫做小姐廟也就不難理解。至于蕭姬,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神話傳說中都查無此人,確為人民大眾所創造的民間傳說。與蕭姬不同的是,梟姬在歷史上確有此人,而且確有梟姬廟,也有其歷史傳說。梟姬,即三國中的孫夫人孫尚香,劉備夫人,孫權之妹。傳說在東吳人眼中孫權是英雄,劉備是梟雄,于是孫夫人便成了梟姬。彝陵一戰,劉備兵敗,退守白帝城,不久郁郁而死。遠在鎮江的孫夫人得知消息后,在江邊擺設香案遙祭劉備,并乘人不備,縱身跳江自盡。尸體溯江而上,最后飄到現在的蛟磯被漁民打撈上岸,只見她白裝素果,面目如生,便將她在磯頭安葬,并建一祠予以紀念。這個祠起名為蛟磯廟(史書上稱靈澤夫人祠,即孫夫人廟)),因“蛟磯”兩字訛傳成了“梟姬”。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戲劇家徐渭為孫夫人廟有題聯:“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關于這個門聯也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既立祠紀念,必有對聯掛于大殿紅漆柱上,當地秀才苦思冥想,湊成一副,經過精雕細刻制成楹聯,誰知掛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飛。如此者三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有位老學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進大殿,經幾個時辰的折磨,他昏昏欲睡,忽然一陣冷風吹來,不由地打個寒顫,只聽一陣清脆的佩環聲,衣裙拖地的細碎聲,接著見一戎裝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練,在庭中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反反復復就是一句話∶“思親淚落吳江冷”。老學究知道陰陽有隔,不便與孫夫人對話,第二天便將情況告知里正,原來是孫夫人嫌秀才撰寫的對聯不好,這才自己撰寫,因才學疏淺只撰成半聯就擱淺了……因此很長時間內大殿上只掛半片對聯,也就成了絕對。一直到明代才有下聯。這天灘前走來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癲半瘋地立在祠前呆笑,看大殿掛著半片對聯,不禁叫道∶“拿酒來拿筆來,待我續上下聯! ”祠中的女道士罵道∶“你這瘋子別造孽了,抬頭三尺有神靈!走罷,走罷!”說完便要驅趕這瘋子。誰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叼∶“不就是半個對聯嗎?想我江南才子徐某還不立馬可就!”說撿起一枯枝在地上寫道∶“望帝魂歸蜀道難”,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題”。寫完揚長而去。此事驚動蕪湖知縣,他一看吃驚地說∶“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號。” 從此“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成了蛟磯廟的對聯,至今仍然刻在大門上。

孫夫人望君歸,并舍身相伴,不僅感人,而且也符合民間祈福在牛莊港跑船的人們平安歸來之心,和海神娘娘異曲同工,同時歷史上孫夫人出身名門,“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余人,皆親自執刀侍立。”立祠紀念,祈福平安也就不足為奇。當時牛莊港“西連津沽,南接齊魯、吳楚、閩越各省,悉揚帆所至,------”,吳楚之人把這種文化帶到牛莊來,本來是想保佑自己,但也被牛莊當地人所接受,因語言差異等方面的原因,以訛傳訛,造成多種口誤,也都在情理之中。

關于小姐廟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已經無從考證,最早應該追溯到明朝。在重建的觀音寺中,有一塊朱紅色的石刻功德碑,盡管風雨蠶蝕多年的碑文早已是斑駁陸離,但在石碑頂部依稀可見“梟姬廟”的字樣,碑刻正文文尾的落款十分清晰: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歲次。這樣推算起來,梟姬廟的歷史起碼在1654年之前,這塊屹立了350多年的石碑,或許是見證牛莊歷史最為古老的實物之一了。事實上史料中所記載的梟姬廟渡口,也正是在明末清初的時間段中。明清之戰,曾有清軍在梟姬廟渡口受水勢所困而被迫停止前進,因此1609年特設梟姬廟渡口一處,渡船二只,逐漸的停泊在此的船只越來越多,牛莊的貿易也漸漸興旺起來。后來,清朝的官運物資也利用牛莊碼頭,從康熙之后,即以牛莊為關東重要的貿易場所了。《奉天通志.山川志》中描述,最先在三叉河設有渡口一處,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設三叉河巡檢,管轄該地區船渡事宜。而明朝時經由牛莊渡口運送往來的貨物,主要是產自山東的花布,供應給遼東駐扎的軍士。依照《天津條約》,186143日牛莊正式開埠后,英帝國在牛莊設立領事館,領事米德斯乘船視察遼河時,發現牛莊日益繁榮的商業帶來的一個負面問題,那就是河道相對狹窄的牛莊碼頭河道越來越不堪重負,船舶的出入越來越難了。于是不久英帝國在營口開始筑港,以牛莊稱謂營口,因此營口又有牛莊和牛口的古稱,也造成了地名的混亂。1940年以后,還有船只往來于牛莊、溫香和營口之間。1945年,因新河道開通,阻塞了舊河道,牛莊港口才被廢棄。

滔滔遼河水,日夜奔流不息,直奔大海。歷史在時光交替中轉身而去,連最后的腳步也隱沒在在時代變遷的路口,留給世人的只是斑駁陸離、漸去漸遠的背影,但那逶迤而去的長裙仿佛依然在長風中飄曳,告訴我們她來過并真實地存在著,留給我們很多的故事和追思;傳說就是傳說,無從考究,但人民大眾所創造的民間文化不僅在生活中真實存在著、以她獨有的方式和魅力發揮著作用和影響,而且她和真實的歷史相互滲透和補充著,互相影響和促進著,是中華文化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滋潤我們時代精神和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不竭源泉。

 

TOP